高手借势引爆的12个秘笈
发布时间:2015年06月10日 09:15 | 发布者:新速科技 | 浏览次数:1878次借势,能有多大神力?我们从陈列说起。
比如,巧克力原来在糖果类产品的货架上,鲜花则放在生鲜区的旁边以利用其湿度。两种产品平时是“见不上面”的。
而在情人节,鲜花和巧克力最搭配,谁愿意在超市或者卖场找两个地方,才能凑齐这对好基友呢?如果将两者陈列在一起,顺势购买,就可以达到提高销售额的目的。
开瓶器?这个商品如果单卖,一定无人问津。它只能躺在商店最偏僻的角落,卖的非常缓慢。可是,当开瓶器被挂在葡萄酒的旁边,借着酒的东风,就会卖的特别好。
沃尔玛有一次分析自己的大数据,发现尿不湿和啤酒的销售额度及其相近,而且发生时段还很一致。单看这两个东西,完全没有关系嘛!最后经过分析和调查发现,很多年轻的爸爸被老婆打发出来给孩子买尿不湿,他们都有喝啤酒的习惯,每次都会顺带买些啤酒回家。
于是,卖场干脆将这两种产品陈列在一起,彻底方便消费者。这是典型的借势营销案例,借的,就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特殊性。
蒙牛刚诞生之时,没有一点名气。所以,他借势伊利,事事跟在伊利大哥后面,甘愿当第二。其实我们知道,在互联网时代,就是老大和老二在竞争,老三早都死掉了。
布局了很多年之后,它终于成为了和伊利并驾齐驱的品牌。
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:借势,有可能是职业发展道路的敲门砖,更有可能是企业或产品突然大卖的契机。
好,借势。咋整呢?
成为一只猪,这是我们的必备条件:像猪膘一样厚实的传播基础,借势所需的团队配置(至少要具备策划、文案、设计、运营),以及说干就干的执行力。
不是所有猪,都能找到台风口。借势也在考量着个人能力:我们要保证能关注到最热的点,选择最佳的借势角度,以及规避一些危机和风险。
具备以上素质后,我们该怎么做?
叶茂中老师说:学会傍和蹭。我觉得非常好,直接拿来用了。这个借势四小步,特别有动感:抱大腿,抱最粗的大腿,抱最美的大腿,蹭出火花OR奋力往上爬。这就是我们要做的。
如果说叶茂中老师的话具有很重的屌丝色彩,鸡血君总结的内容就有点小三范儿。我认为,无论今天出现了什么样的热点,总有一款或者总有一个方向,能被我们所利用,所借势。所以,现在的企业、品牌、产品,需要的不是一个呆呆坐着写文案的人,而是一个会通过和“势”这个大房争夺话语权,从而上位的心机婊。
想上位?有什么要点吗?
首先,请把你所在的企业,打造成为一家媒体。这样,你就会找到借势发声的感觉。为什么这么说?
现在一部分企业,仍旧以发新闻稿为主,可能在他们的心目中,“常亮相”是这个意思。但是,鸡血君认为,新闻稿件仅仅是在做品牌形象,它的作用大多是成为消费者、用户选择产品时的背书。
还有老板讲,我没什么钱去做新媒体营销,很多公关公司或者企业的公关部也很烦躁:穷的叮当响,怎么去勾搭用户?
所以,我们要避免成为只会发稿的媒介部,主动发声,并受到用户期待。
其次,我们需要让传播变得大众化、短平快、易接受。对借势来说,长期的规划是无用的,而且必须要避免当热点即将消失的时候才开始跟风。
为什么我要说no zuo no die,很多传播为造势花了钱,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。借势在策略意义上,一定是大于造势的。
第三,就是文案的策略化。当文案加了特技,它就有了头脑,有了谋略,才能有力量支撑起新媒体营销的大任。
所以,借势必须脱离无脑和无用。心机婊想上位,就必须转化传统观念,进行3化。这里,我们来认识一位心机婊。
杜蕾斯。如果这玩意明晃晃的放在超市或者商店的主要位置,我们会羞于购买。
其实它是一个并不太好进行营销的必需品,在超市和口香糖一起放在收银台的旁边。有时候,我真的分不太清楚炫迈和杜蕾斯的区别。
它不像我们身边各种大做广告,大方营销的品牌和产品,实际上如果没有新媒体营销,它的声量会非常小。但通过微博,它因为会借势、玩的嗨,被大众所喜爱和接受。
杜蕾斯并不缺乏潜在客户。它做借势,无非是提高用户黏性,让大家更喜欢这个品牌。
我们先来看这个心机婊,所做的几次借势。
平安夜,对这个节日,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,打折、促销、电商狂欢。而杜蕾斯在想什么?一个一语双关的词,一个带着小尾巴的图,非常安静的告诉大家,不用杜蕾斯的后果。如果它换成:杜蕾斯平安夜买一送一,85折……
促销给消费者的印象多是:①这玩意快过期了②不是很好用。
再来看看前些日子那场沙尘暴。大家都在浏览各种让人恐怖和窒息的画面,我们无异于亲临了一场穹顶之下。这个时候,什么企业在疯狂借势?
3M口罩、空气净化器……正当其他人都在围观净化界的营销狂欢时,杜蕾斯再一次出现了。
首先它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场景:天气再差、爱情照旧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推出了空气型避孕套,那个彩色的air,让人感觉在恶劣的环境中,呼吸到了一丝带着生活色彩的空气。
再说说张馨予在戛纳红毯上的亮相,东北大花被面终于走上国际舞台。在全民大花袄的娱乐氛围下,杜蕾斯当然不甘寂寞。
虽然它一直主打的是使用功能,但一次趣味换装,也能收获粉丝的眼球。甚至有粉丝做了个段子:“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外表,我永远爱你的肉体”。
每天紧跟热点借势,就是把品牌的能量,一遍又一遍的传达给潜在用户,一遍又一遍的增强已有用户的选择。
别人已经造势,微博和朋友圈又爆出热点,我们无异于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,俯瞰着狂欢的粉丝,然后呢?我们应该怎么做?
在这次演讲中,鸡血君把借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和总结,按照借势方式、借势范围、传播时间、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。
按借势方式来分,有跟随型和叠加型两种。跟随,就是跟着热点一起玩,比较被动。
而叠加,则是更上一层的借势。把原有的热点、别人造的势踩在下面,让自己做的内容超越他们,或者更凸显出自己的内涵。
在跟随型借势中,我又分了3种不同的内容。起哄,是跟随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表现。它往往是因为某一个品牌对全行业发布了战书,对兄弟品牌进行挑衅。
2013年电商大战,掐架的文案,基本为同样的句式:上面振聋发聩喊一嗓子,然后是吐槽对方,最后是表白自己,LOGO、吉祥物、促销信息一个都不少。这里面最有趣的就是天猫这一张。
当时我们做海报汇总的时候,发现天猫其实并没有给出战书回应。也就是,这个战书是热心网友制作的。所以,大家可以看到借势给用户带来的欢乐,他们甚至会主动帮忙,为了让借势更热闹。
说到穿搭,一定会想到道具。产品作为最佳道具,在借势中出现,会加深用户的印象。
黄教主和BABY领证了,范爷和李晨在一起了。他们就放了两张图、说了俩字:我们,结果引发了人们的跟随狂潮。
有爆点,看汪峰;有爆点,还要看品牌。第一张,范冰冰在戛纳,天猫的卡通形象强势入镜。
关于“我们”,东风雪铁龙这次的营销很棒,文字、图片、谐音,都踩在点上,让人过目不忘。
而杜蕾斯是当仁不让的借势达人,定制安全套、空气安全套,能够曝光新品的地方,一定有他的海报。
如果,我们不研究热点、不研究内容,就很容易陷入第三种类型——无脑借势,搞不好就成了东施效颦。
比如借势复联2:某些车企,除了把不同颜色的车和人物的主色调进行结合之外,看不出什么亮点。
再看看脉动。好像档次更升一级,背景、感觉,与复联2相关。但唯一无关的就是这6瓶饮料:绿巨人和这种口味的脉动有什么关系?脉动真有这些英雄的气质吗?
最后,让我们看看可口可乐给我们带来的惊喜。一票大腕,各怀绝技,在黑暗的场景下,好像马上就要出招,瓶子们蠢蠢欲动。
热点本身,从周期、生命力、热度上,都是有限的。就像范冰冰和李晨的我们,到今天,你还会提起这件事吗?
所以,如何为热点保温、为自己所用、延长热点的生命力,对品牌是有意义的。热点,不过是我们的垫脚石,通过它,我们再翘翘脚、伸伸手,也许就能够到最高的那个苹果。
延展和纵深,是借势最狠的地方,也是我提到的各种借势中,能让品牌得到更多利益的核心。
我们来看一场走心的借势营销。
去年,在北京国际车展媒体日上,霾星人成为了当天的赢家。车展和这款鼻用净化器能有什么关系?车展在我们的印象中,不是以车模、大胸大腿、名车豪车为噱头的吗?
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指出,北京PM2.5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。霾星人联合农大学生,在北京国际车展媒体日当天佩戴霾星人,举行环保倡议活动,呼吁市民从自身做起,#拒绝大排量#、拥护公共交通、绿色出行。
然后,霾星人又在4月25日推出首部求真类型的微试验《排量越大,尾气PM2.5含量越多吗》。借助权威媒体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大排量和污染的关系,提升消费者信任度。
我主张,从本行业超脱出来,不仅要强力盯着那几个竞品,更要学会跨界。这个时代,热点不会跟我们无关,所有的人都处于信息爆炸、信息过剩的环境下,你不发声,就根本没人会看你一眼。
去年Jeep冠名赞助李宗盛的演唱会,并推出了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辆Jeep”的系列海报,一语双关的把大众、宝马、奔驰黑了一遍。
山丘体火了,各大车企纷纷加入这场大战,似乎一瞬间从几个车企的撕逼演变变成一场车界狂欢。
从海报的汇总来看,我想请问:轮胎品牌去哪里了?安全座椅品牌去哪里了?我们可以从海报当中看到,这些车都是在户外、甚至极端环境下行驶的场景。那么,户外用品的品牌去哪里了?好吧,我们再恶搞一些,车险的品牌哪里去了?
“不要以为无人机只能玩航拍”,大疆借汪峰之势,做到了。在这次热点中,看似无关行业视其为“最佳大腿”,比如支付宝“赊账消费”工具“花呗”,也乘上了大众关注和购买需求的东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