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郑州网站建设_网站制作_网页设计_手机建站-郑州建站

  • 手机网站 专注网站建设 品牌的力量 值得信赖

    服务热线: 15136144056/15638281969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站营销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
行业老大必须死?互联网行业有无“老大魔咒”?

发布时间:2015年10月20日 10:01 | 发布者:新速科技 | 浏览次数:2091次

传统制造业的行业老大似乎被一种“魔咒”包围:当大众汽车成立78年,终于在2014年超越丰田成为全球销量第一,但却爆出“尾气排放门”。2007年,当丰田汽车超越通用之后,随之而来的是巨亏和召回事件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


9月18日,美国联邦环保署爆出德国大众汽车“尾气排放门”,大众公司由此可能面临高达18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。


一时间,大众股票市值狂跌,CEO黯然离职,企业开始裁员,约1100万辆汽车等待召回,这家德国最大、“全球500强”排名第八的企业似乎大厦将倾,“4.0制造”德国王牌也被一时搞得灰头土脸。


很多人注意到,近年来大众汽车早已是产品事故不断。但很少人留意到,“尾气门”事件的背景,则是大众汽车成立78年来,终于2014年攀上了全球汽车业霸主的王座:当年汽车销量992万辆,超过丰田公司的982万辆。



更少被人关注的是,2007年,当丰田汽车终于赶超美国通用而跃居全球老大时,随之而来的则是2008年巨亏35亿美元(丰田195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),以及2010年1月底之前4个月内空前规模的汽车召回——接近1000万辆。


大众与丰田相比,不同的只是汽车召回量创了新高,相同的则是攀上业内老大王座后迅速爆发系统性危机。


我们不禁要问:难道传统制造业的老大“魔咒”显灵了?在互联网行业有无“老大魔咒”呢?


“赶超战略”的致命病毒

无疑,对跟随企业而言,市场竞争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赶超行为。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,赶超战略却是害人匪浅。


首先,赶超战略不具备普适性。它仅适用于跟随企业,而领先企业又如何赶超呢?这在逻辑上就是有先天缺陷的。



其次,赶超战略往往导致舍本逐末。如同标杆管理一样,赶超战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或策略实践之后,往往诱导企业展开同质化竞争、浅层次模仿,最终被经营指标所绑架,甚至出现东施效颦、邯郸学步现象。


实际上,赶超战略背后是一种追逐市场份额的线性思维模式,这就难免违背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法则。


谁都明白,当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%之后,它就无法再使市场份额翻番了。


即使是总量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,任何一家厂商的占有率都有其极限。这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天生瓶颈使然,包括综合成本抬高、创业精神退化;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模仿、创新层出不穷,何况消费者不愿被一家独大的垄断企业所绑架。


2010年,被迫走上前台收拾残局的丰田章男(丰田家族的“富三代”),曾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:看来10年前丰田公司制订的赶超通用汽车的战略错了。换言之,丰田危机并非精益生产、供应链等层面造成的,而是赶超战略、追求规模的恶果。



不管是大众的“尾气门”,还是丰田的“召回门”,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早已是质量事故频发、消费者投诉不断,这说明销量规模之大,已超越企业资源配置与组织管控的极限。


更进一步,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方向,也不是继续扩大规模、提高市场份额,而应当及时进行战略转型或升级。


“好空调、格力造”,一向以专注空调制造为荣的格力电器,两年前就开始推出晶弘冰箱、大松生活电器了。然而2015年中报显示: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%(上一次中报营收下降还是2009年的事),净利润零增长,其中空调主业收入下滑17%。


本来业绩波动是正常的,但格力却问题非常严重:单一产品如果负增长了,试问企业还有什么招数?


自1995年起,格力空调便位居中国空调行业榜首,自2005年起跃居全球销量第一。令人惋惜的是,格力跳出空调单一产品的窠臼出于被动、且时机过迟,选择的产业边界扩张方向不过是传统家电的其它门类,难免陷入新的“红海”竞争。


互联网业有无“老大魔咒”?

人们不禁要问:在互联网时代,行业老大的魔咒还灵验吗?


长期来看上述魔咒依然存在,但从中短期来看这一魔咒还不会显灵,主要原因在于:互联网的本质精神就是开放与合作,而互联网巨头更是相对重视开放与合作,甚至对产业边界的理解往往更为本质。

众所周知,国内互联网行业有“BAT三巨头”。仔细分析他们之间的纵横捭阖,可以得到很多启发。


第一, 业务领域各有侧重,尽量规避直面厮杀。

百度在搜索领域为王,腾讯在即时通讯王国称霸,阿里巴巴在电商平台独尊,这一业务格局是自然形成的。当然,腾讯也曾在搜索领域发力、在电商业务投资,但后来很快明白自己最适合的是人与人的联系沟通,而断然把人与事(电商)、事与事(搜索)的业务交给了京东和搜狐等战略合作伙伴。


第二, 产业边界视野开阔,并坚守商业本质。

创业之初,马云就提出了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这一愿景。他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,企业从事的产业本质是为商业交易提供服务,旨在使其更加便利和经济。因此,阿里为服务“草根”而开创的商业模式独树一帜。腾讯由QQ起家,迅速打造出涵盖通讯、社交、游戏、支付和交易的综合服务生态系统,并大力资助在其平台上创业的小微企业——他们都是为平台配套、繁荣生态的。



第三, 从合作到资本联姻,彻底打通O2O。

2013年8月,平安集团联合腾讯、阿里巴巴组建保险公司,业内戏称为“三马卖保险”。阿里巴巴持股19%是第一大股东,平安和腾讯则各持股15%并列第二大股东,此外还有携程、优孚等网络科技型中小股东。通过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,淘宝、腾讯获得保险牌照,平安则获得大数据和互联网营销经验值。


2014年8月,万达联手百度、腾讯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,一期注资50亿元人民币,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O2O电商公司;其中万达持股70%、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%。


就这样,BAT三巨头从相对的分业竞争,迅速走向了资本联姻与战略结盟,所谓“姑表亲、娘舅亲,砸断骨头连着筋”。